3月18日下午两点整,在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,第3期“学而大讲堂”成功开讲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、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、《中国语文》和《当代语言学》刊物原主编沈家煊先生迎春而来,为我校必威BETWAY官网师生做了题为“汉语‘大语法’”的学术报告,温暖了上外人的心,为“学而大讲堂”带来了新学期精彩第一讲。
讲座伊始,沈家煊先生为大家介绍了近些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进展,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:(1)北大徐通锵提出的“字”本位说;(2)名动包含说;(3)韵律语法研究;(4)流水句研究。接着沈先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证了汉语的语法不是印欧语的那种“小语法”,而是集语音、语义、语用于一体的“大语法”,如:汉语的句子是“两头有停顿的一个片段”,离开停顿和语调这个语音标准,就无法定义汉语的“句子”;还有汉语的变音不是纯粹的音变,本音和变音之间是语法变化的关系;汉语的名词是“大名词”,是指称语,并且是包含指称动作的词。沈先生着重强调汉语中动词是名词的次类,并且指出该观点是对朱德熙所做研究的发展。沈先生这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看法:汉语的名词和动词不是male和female的关系,而是man和woman的关系,动词也是名词,但名词不全是动词。此外,还给大家仔细阐释了汉语流水句的特点,韵律和语法的关系等等。最后,沈家煊先生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,包括名动包含格式、话题说明结构、链式话题结构。他提醒大家汉语研究要从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,打下深厚的哲学基础,要求我们对西方主流语法理论进行必要的反思。
在提问环节,沈家煊先生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。沈先生学识渊博、见解深刻,对广大师生的提问耐心解答,他严谨专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术研究精神,深深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听众。在报告结束之际,他给在座的汉语研究者提出了建议和忠告:面对汉语“形、音、义、用”综合的“大语法”,如果分开单独研究,就破坏了“大语法”的完整性。精细的分析能力是每个学者必须具备的素质,但是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精细分析,而是找出最简洁的道理。
冬去春来,乍暖还寒,三月的早春天气还是有点冷,但是沈家煊先生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,令人如沐春风般温暖,相信必定会令同学们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受益匪浅!“学而大讲堂”将继续邀请国内外名师名家与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,探讨前沿课题,分享学术信息,让我们相约下一期“学而大讲堂”!
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王芮